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0-44 《葉盛吉日記(一 )》:1938澎湖臨海教育

葉盛吉(1923年10月25日-1950年11月29日),臺南新營人,1936年考取臺南第一中學(今臺南二中)。南一中畢業後,1943年葉盛吉赴日考上仙臺的第二高等學校,爾後再考取東京大學醫學院。二次戰後,葉盛吉放棄日本學籍返臺,就讀臺大醫學系。然而,中華民國政府帶來的是更加紊亂的時局,因此葉盛吉在就讀期間,由學長劉沼光(當時為臺大醫學院學生自治會長)的引介下加入了共產黨。葉盛吉臺大畢業後,應聘於屏東的瘧疾研究所潮州分所。1950年5月,27歲的葉盛吉被控涉及「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學委會李水井等叛亂案」遭逮捕,同年11月29日在馬場町遭到槍決。同時遭槍決者,包含共產黨臺灣地下組織李水井、鄭文峰、楊廷椅、陳水木、黃師廉、陳金目、賴裕傳、王超倫、吳瑞爐、鄭澤雄等共十一人。其中,鄭澤雄為澎湖第一屆民選議會議長鄭大洽之子,鄭澤雄於澎湖被捕,身為議長的鄭大洽亦無力營救。許雪姬教授認為:當時加入共產黨的年輕生命,是在對國民黨政權的失望下,尋求一個更親民的政權,加入共產黨代表的是一種思想的進步,而葉盛吉等人的犧牲更是臺灣巨大的損失。

《葉盛吉日記》始於1938年的7月11日前往澎湖進行「臨海教育」,止於 1950 年5月28日被國民黨逮捕的前一天。前後長達十二年的生活點滴,包含澎湖臨海教育、日本修業旅行,也見證二次大戰、日本戰敗、二二八事件,以及國民黨敗退來臺與白色恐怖年代初期。葉盛吉以一位15歲學生書寫的日記,文筆可謂流暢出眾,除了學習與生活紀錄,還有大量的閱讀和觀影心得,文字間還穿插許多他繪製的插畫,是位多才多藝的人。

日治時代的臨海教育,如同今日的戶外教學,以在開放水域學習游泳、鍛鍊精神體魄,藉以培養德智體俱全的身心。澎湖作為日本帝國南疆的軍事要地,在日治時期是中學生進行教育見學的地點之一。1927年1月15日,臺南中學的學生共135名搭乘奉天丸前來澎湖參觀馬公要港部。1934年7月11日,臺南一中的學生前來澎湖見學,7月下旬又有嘉義中學的學生提出赴澎申請。此次臺南一中的學生的學生共有39名,在五名教職員的帶領下自高雄來澎湖進行臨海教育,預定7月18日返回臺南。前來澎湖的目的包括練習游泳、採集博物、見學海軍與漁業。故而葉盛吉等人,並非第一批來澎湖進行臨海教育的臺南一中學生。其次,1938年7月11日,葉盛吉等人來澎湖與四年前為同樣的時間點,似乎是當時臺南一中的慣例。

1938年7月11日至17日,南一中的學生由台南出發高雄,再搭乘鳳山丸到澎湖進行一週的「臨海教育」,同時間還有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與臺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的學生,也是相同目的前往澎湖。懷著第一次搭船的興奮心情,接著是暈船與嘔吐的不舒服感。葉盛吉對馬公的第一印象,更是道路狹窄,幾乎看不到樹木綠意的「龍宮」小鎮。7月12日早晨,葉盛吉等人穿過北側城門後,來到沙灘上做操,準備進行泳訓。「朝陽現正出來了!一望見海,閃爍著粼粼光芒,很漂亮。遠處的島嶼也映照著曙光,美麗地閃耀著。」光亮的晨曦、乾淨的海水,翻轉了葉盛吉對馬公侷促的印象。

葉盛吉提及出「北側城門後,來到沙灘」,南一中學生游泳的地點當是觀音亭海邊。日治時期,觀音亭海域是日人休閒娛樂的海水浴場。1903年6月,日人著手整修觀音亭海水浴場相關設施,其工費約需二百圓。經費來源除了由澎湖廳員醵金支出外,民間有志者亦寄附相助。海水浴場所必要者的沖水設施,則掘鑿井戶一所。同年6月14日馬公要塞砲兵大隊第三中隊在觀音亭前草埔辦理運動會,運動項目包括創銃術、拾芋、奪旗及各種競技活動。當日適逢禮拜天緣故,參觀者極多。觀音亭海濱漸漸地成為澎湖運動休閒第一指名,南一中學生停留澎湖期間,除了遠赴龍門、西嶼、白沙通樑之外,其餘時間也多在觀音亭海域進行泳訓或比賽。

除了在海邊學習游泳之外,參訪見學地點包括海軍醫院、陸軍醫院、海軍要港部、西嶼砲臺、漁翁島燈塔等,顯示出濃厚的軍事色彩。葉盛吉等南一中學生在澎湖度過一週的時間,大男孩們共食共寢的喧鬧青春,是令其愉快的馬公經驗。

許玉河/20200406

圖片出處:博客來 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70439?fbclid=IwAR33c-gPaMIMbJKfxNi8BxRHmGbDWkvjLzh4mviBW_6LmZr4kKcADd2Bg4w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