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0-25 西嶼浮圖記

西嶼燈塔清代文獻多稱西嶼塔燈或西嶼浮圖,乾隆四十四年(1779)謝維祺〈建修西嶼塔院落成碑記〉記載:「予於丁酉(1777)秋,蒞澎之始,閒嘗一陟西嶼之顛,則見有古壘□成邱者,廣不過仞,高不越尋常,殊不足係遙瞻而遠矚。心擬捐資,建一浮圖於崇山,以作迷津之指南,兼以壯地方之形勢。」謝維祺的想法,隔年(1778)臺灣府知府蔣元樞乃創建西嶼浮圖,高五級,並於浮圖前建天后宮房屋數椽,召募僧住持以司燈火。蔣氏所著《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》中有「捐建澎湖西嶼浮圖圖說」,圖中畫有天后宮和浮圖之塔。

浮圖,亦即佛塔。故西嶼浮圖乃招募僧人看守掌理。西嶼浮圖歷經數次整修,同治12年8月,通判劉邦憲接獲臺灣府移知通商總局札開:奉文建造烏坵嶼、北椗、西嶼三處望樓,由局給札,即派委員乘飛虎輪船順往會同履勘,擇定基址,建造望樓。同治13年2月陳錫會同文武履勘,議就原塔拆卸建造,始有標準。左邊購買許心等泥園一段,當即丈量,從前面南丈至後面北界,計二百尺;又從左面東丈至右面西界,計一百五十四尺,由英國人 David M. Handerson監造並新立閩海關四至界石。光緒元年五月(1875),提督銜臺灣稅務司薄照會澎湖廳:以燈樓器椇,現由淩風關船運前來。七月,旗後幫辦稅司紀點理、洋人必司理、加理司,乘淩風輪船到澎。十一日動工。於舊塔之左,起造新塔,用長方鐵片,鑲嵌成圍,層層加高。其舊塔房屋,毀拆改建洋樓。十一月,稅務司照會稱:西嶼所建燈塔,已派人於十八日常住點燈。

現今,我們所建的西嶼燈塔係1875年改建後的建築。興建於乾隆朝的西嶼浮圖,除了《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》中有圖示之外,並無更進一步的圖像。史蒂瑞(Joseph Beal Steere)1874年2月前來澎湖採集珊瑚並來到西嶼燈塔,他說:「這是中國特有的公家機構,十分獨特。用廈門的花崗岩建蓋,很堅固,是一個四層樓的寶塔,約三十英尺高。在每層樓的每個正面,都有一個保佑海員的女神像,以淺浮雕的方式刻在花崗岩上。下層有個木製的女神像,前面香火不斷。看燈塔的人(我認為是佛教的法師),據說禁戒肉食與其他世俗享樂。神像前面放置了一對占卜用的石頭,據說船員來此祈求航行吉祥。塔上的燈好像是次要的事。那是一個很巨大的燈,用花生油點燃。但四周的玻璃,被吹到上面的泥土弄得很暗,透過玻璃幾乎看不到海。」這一段生動的描述,讓我們對西嶼燈塔有更進一步的了解。首先,西嶼燈塔是用廈門的花崗岩建蓋,為四層樓的寶塔。其次,在每層樓的每個正面,都有一個保佑海員的女神像,以淺浮雕的方式刻在花崗岩上,這顯然即為外垵慈航寺現存的12羅漢塑像。「下層有個木製的女神像」應為媽祖,因為神像前還有一對占卜用的石頭-筊杯。史蒂瑞認為燈塔有雇用佛教的法師,也証明清代澎湖方志西嶼燈塔招募僧人住持管理的記載。

史蒂瑞(Joseph Beal Steere)的描述,讓西嶼燈塔有進一步的輪廓。2018年出版的《澎湖研究第17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由梁家豪等人所發表之<舊澎湖燈塔的三維重現研究>,更刊登一幅攝於1875年西嶼燈塔改建前的舊照片。依梁家豪等人的推測此幅照片攝於1875年4月17日,正是西嶼燈塔改建之前。從照片顯示,西嶼塔燈在改建之前的建築為七級浮屠。照片下方有植栽,此時為1875年4月中旬之際,植栽葉子頗大,生長於地表,可見並非澎湖早期常見的高粱,而澎湖所種者不外乎地瓜、花生,以葉子推斷地瓜可能性更大。照片中顯示有兩位燈塔看守者,照片的左側,堆置了長條狀的白色物件,這些物件即可能興建新燈塔的物品。左下方有一塊石碑,此石碑應為現存於西嶼燈塔西北角圍牆下方的「閩海關界」碑。

然而,從光緒5年(1879)通商海關造冊處譯印的《通商各關沿海沿江建置鐙塔鐙船鐙杆警船浮樁總冊》,西嶼燈塔已歸屬臺灣關管轄,而非閩海關。依據該書閩海關共有三處鐙塔,而臺灣關只有一處即為西嶼鐙塔。西嶼燈塔應在1875年完成改建之後,於1878由閩海關改為臺灣關管轄,並於1879年印製於《通商各關沿海沿江建置鐙塔鐙船鐙杆警船浮樁總冊》一書。該書對西嶼燈塔之描述如下:

<臺灣關 第十二鐙>
臺灣府澎湖廳澎湖島西嶼(海盜圖說作漁翁島)西南角上設有黑色圓形塔一座,自基至頂高二丈八尺。內置四等透鏡,四面白光,常明鐙鐙火距水面十七丈四尺,晴照四十五里。除被山之外,俱見燈光。塔在緯度北二十三度三十二分五十三秒;經度中國中線東二度五十九分十九秒;英國中線東一百十九度二十八分七秒。守鐙房垣俱白色,遇大霧時該看鐙人,若聞船隻有用防險號者,如鳴鐘吹戒臉螺放汽等,即放砲二次,每次間時十分,以示鐙塔所在。光緒元年設。

文中提及的霧炮,猶在;位於鐙塔頂端的葫蘆造型構建,猶在;疑似昔日鐙塔構建的花崗岩石條,猶在。位於西嶼燈塔北方空地上,殘存的瓦片與石塊,也依舊默默的承受澎湖夏日的烈陽與冬季的鹹水煙。

許玉河/20181105 
#感謝高啟進老師的指導與分享
#感謝許有志校長的指導與分享

 

 

 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