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0-31 將軍澳?將軍廟?將軍帽?

望安鄉將軍村,古名將軍澳或將軍,島上有清代方志常提及的將軍廟。《臺灣府志》:「為將軍嶼:上有將軍神廟,因以名嶼」。《重修福建臺灣府志》:「將軍廟:在澎湖將軍澳。神無考。舊有此廟,因以名澳。」清代方志對此廟神明之由來,皆曰無可考。然而,地方人士咸信此位將軍為李廣明:「李將軍是明末遺臣,於永曆15年(1661)隨鄭成功將兵二萬五千人來澎抗清而成仁」。從無可考之神名具體化為鄭成功之部將李廣明,然鄭成功並無名為李廣明之部屬,《望安鄉志》更以「1661年澎湖一無抗清戰役」,認定此段歷史多屬虛構。遂有人以為李廣明即是李胤。

李胤,確實為鄭成功之部將。《從征實錄》:「藩(鄭成功)駕駐中左…. 以指揮都督張光啟任兵官事,黃璋為兵官左司務,李胤為右司務。」《三五靖海志》:「周全斌身帶重傷,成功令鎮守鎮江,以工官馮澄世為常鎮道、兵部事李胤為知府」。李胤在1661年之前,爭戰於鎮江。1661年鄭成功征臺,依《臺灣外記》之記載,李胤隨鄭成功大軍移動,成功抵達澎湖後祭禱海岳,並巡視附近諸嶼。隨撥陳廣、楊祖、林福,張在等帶兵三千,留船十二隻守澎湖,李胤則非留守澎湖部將之內。若言李胤此時戍守將軍嶼,太過牽強。

其次,從民間信仰角度而言,澎湖各地都有許多將軍廟,澎湖人多以把路將軍或把水將軍名之,將軍或有姓氏然無其名,且這些將軍廟興建年代同將軍澳李府將軍廟一樣多不可考。例如西溪將軍廟重修於民國77年(1988):為西溪村最早興建之廟宇,然初建年代無從稽考。太武村將軍宮奉祀陳府將軍坐落於太武村落西北角,創建年代不詳,從耆老記憶中,傳說早於玄靈殿。興仁的把水將軍廟舊址更成為興仁水庫的一部份,神像則移祀懋靈殿內。因此,將軍澳將軍廟從清代無可考之將軍,成為鄭成功虛構的部屬李廣明,再進化為真實的歷史人物李胤,人為的操作不言而喻。

1664年,清朝對明鄭在臺澎的軍事佈防,蒐集相關的情報繪成一張臺灣軍備圖,今人定名為<永曆十八年臺灣軍備圖>,此圖可見於高賢治,黃光瀛總編輯之《縱覽台江 : 大員四百年地輿圖》一書。此圖對澎湖諸島的描繪包括:虎井、彭湖山、甘吉、將軍帽、八斗、峙山等島名。彭湖山並註明「天妃宮前好拋船」,媽宮灣的良港價值,再次顯露無遺。其次,虎井當是今日虎井;甘吉為東西吉;八斗為八罩,即是望安;峙山或為時裡。將軍帽當是將軍澳,有趣的是將軍帽的島型饒富趣味,在島嶼之上劃了一頂帽子。

將軍嶼有何特別之處,被等同一頂將軍帽呢?低平的將軍嶼惟一能引人注目的無非是東南角的船帆嶼,船帆嶼的外型也真如一頂高聳的將軍帽。1664年此圖所稱之將軍帽為目前將軍澳地名最早的註解。

將軍帽與將軍廟,兩者臺語發音即為接近。將軍澳最早的地名由來或許緣於1664年清廷因軍事偵蒐以船帆嶼之外型而命名為將軍帽,進而於清初轉音為島上之將軍廟,並名為將軍澳。

地名,總能帶給我們多元而豐富的歷史推想。

許玉河/20190129

 

 

 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