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2-20 八斗與八罩

望安鄉以望安島而得名,望安島舊稱網垵或八罩。八罩有八罩嶼、八罩山等以自然環境的意涵,也有以澳社聚落發展而稱為八罩澳。關於八罩的意義為何?最普遍的說法為八罩指八座島嶼的總合,包括將軍澳嶼、東吉嶼、西吉嶼、東嶼坪嶼、西嶼坪嶼、七美嶼、花嶼或虎井嶼。然而鄰近虎井的桶盤呢?靠近花嶼的貓嶼和草嶼呢?《福建通志臺灣府》……六十里曰花嶼,七十里曰草嶼,二嶼青蔥,為澎湖諸嶼之最。又十里為大貓嶼,五里為小貓嶼,二嶼對峙,多產異石。桶盤更是17世紀中已名列史冊:「……嶼之正中曰娘宮嶼;從西嶼入,二十里曰茶盤」,文中的茶盤即是桶盤。為何上述諸島不屬於八罩之列?

1664年,清朝對明鄭在臺澎的軍事佈防,蒐集相關的情報繪成一張臺灣軍備圖,今人定名為<永曆十八年臺灣軍備圖>,此圖可見於高賢治,黃光瀛總編輯之《縱覽台江 : 大員四百年地輿圖》一書。此圖對澎湖諸島的描繪包括:虎井、彭湖山、甘吉、將軍帽、八斗、峙山等島名。八斗即是八罩,八斗更早於八罩之說。

無獨有偶,台灣也有八斗仔之名。八斗仔的說法之一是最早該地住有八戶杜姓,「杜」與「斗」音似,故稱八斗仔。翁佳音於〈基隆八斗仔:地名的野生思考(一七八)〉一文中指出:八斗仔可往海邊潮水進退的「溝Kau」、「Táu」思考。台語的「內山斗底」,那個「斗(Táu)」是坑谷;溝尾,水流出之處的Táu。臺灣東北澳口海水回潮,湧浪滔滔,須沿邊築堤岸,以截湧潮與設斗門,是「八斗」與地形有關的思考方向之一。準此,「斗」有坑谷低地或截流斗門之意。故而《史記·封禪書》言之:「成山斗入海」。八字又做何解?八,音背,分異也;八,兩兩相背,是別也。簡言之,八字的形狀如同兩兩相背,有分別之意。八(Peh)的台語音,也有扒(Peh)開之意。

望安島與將軍島之間為潭門水道,潭門水道海流湍急,為澎湖航海者畏懼的海域之一,素有「一磽、二吼、三西流、四鵝豆鼻、五潭門、六東吉」之稱。其次,潭門港不僅是清代以來「南北風泊船」之地,抑是軍事要衝,「設營房五間,煙墩、礮台各一座,駐汛兵二十八名」。

八斗(Peh-táu)或八罩,以其周遭的地理環境而言,望安島與將軍島兩島之間的潭門水道,宛如坑谷之地,水流迴簿,其形如八或分隔兩島之形貌,或是八斗轉而八罩得名之緣由,而非有八座島嶼之總和。

許玉河/20200526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