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2-41 來竹篙灣看普渡

竹篙灣於陰曆7月17日普渡。竹篙灣區分為北甲、頂甲、中甲與南甲共四個甲頭,北甲的守護神是慈濟真君許遜,南甲是土地公,頂甲為玄天上帝,中甲是土地公與觀音菩薩。依照慣例,每年七月普度由四大甲輪值當大頭家,並負責大士伯中連桌普渡的祭品。今年由中甲負責輪值當大頭家,大頭家身穿白袍,其他各甲頭家則穿棕色袍。中連桌普渡的祭品擺設於廟前,其他各甲祭祀大士伯的供品則設置於階梯下方的供桌,豬隻則是祭拜好兄弟的誠心。中連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祭品,有蔬果、有魚肉、有美酒、有餅乾糖果。祭品不但講究擺飾、雕刻精美,尚且滿足男女老少不同的喜好。與其說是祭祀層次的區分,不如說是彰顯輪值大頭家的榮譽。廟中的大士伯、山神與土地公是由竹篙灣17歲青年顏冠旻花費兩個月的時間所製作,這是他在小學六年級時所許下的心願。大士伯特地於7月16日降乩嘉勉顏冠旻虔誠之心,並祝福其身體健康學業進步。

四隴棚架代表四大甲,家家戶戶不僅準備豐盛的祭品,當普度儀式活動開始,善男信女扶老攜幼於大士伯金身前焚香祭拜,絡繹不絕,歌仔戲班誦唸中元慶讚,道士淨壇帶領鄉老焚香,音樂的流動,人群的穿梭,虔誠祝禱朝拜。

竹篙灣的另一個普渡看頭是展示在大士伯前疊高高的「糕仔淺」。依據陳仁和校長的紀錄:疊「糕仔淺」是需要技術的,先要把竹子剖成一個頂部相連的錐形骨架(目前大義宮留下來的骨架是楊成名先生做的),固定在盛著黏土的「腳桶」上,然後從最底部開始,一層一層的把紅白黃綠的糕仔以不同的花樣疊起來,通常大約疊十一二尺高,幾乎碰到廟亭頂部。

普度通常會到凌晨兩三點左右,在博杯徵得大士伯同意後,才將大士伯送往海邊燒化,讓其回天庭繳旨後才結束。今年也允許一般民眾跟隨至海邊參與大士伯升天繳旨儀式。

「儉腸凹肚(khiām-tn̂g- nah -tōo),剪得一領烏綢仔褲,來欲(b)竹篙灣看普渡。」這是竹篙灣當地的俗諺,形容竹篙灣的普渡熱鬧的場面。不僅有歌仔戲班的演出、高聳的糕仔淺、流動的裊裊馨香,更有竹篙灣青年的一瓣虔誠。

許玉河/20200904

#感謝陳仁和校長演譯俗語
#感謝顏冠旻同學與竹篙灣鄉親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