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3-4 內垵相公宮(siùnn-kang-kiong)

內垵相公宮(siùnn-kang-kiong)坐落於203號縣道西側,從〈內垵相公宮落成簡誌〉現貌係呂查某、呂棟、呂前等人倡議重建,民國72年(1983)落成,碑記為白沙方思溫所撰:「……本村相公宮之創始,雖乏沿革,然考其原有之相厝與相公井之古蹟,可以證實為先民遺下,已餘兩百餘載……」。然相公究竟是哪位神明,碑記語焉不詳。唯碑記又言「廟內塑像相公腳踏金鷄與義犬」,此神明應為田都元帥。

田都元帥為戲劇梨園子弟所信奉的神明,其生辰為陰暦6月11日。相傳田都元帥幼時被棄至田邊,賴螃蟹濡沫以活,因此田都元帥的造形,嘴邊或臉上畫有一隻螃蟹。又,田都元帥為國母治病時,不慎甩出藏於袖中的雞、犬,惹的國母哈哈大笑後病體痊癒,乃封為「金雞玉犬」。金雞和玉犬則為其隨從,如同玄天上帝的龜蛇二將。

內垵相公宮的由來,相傳清代內垵鄉有一組戲班,因後來經營不易而解散,戲班所奉祀的田都元帥無處可去,村民因而建廟奉祀。清代、日治時期澎湖各地的子弟戲十分興盛。《澎湖廳志》:「澎地演劇,俗名七子班,仍係泉、廈傳來,演唱土音,即俗所傳「荔鏡傳」,皆子虛之事。」日治時期,每逢廟會各鄉子弟裝扮演戲之風,常見於《臺灣日日新報》之報導。

明治38年(1905) 「沙港廟適逢陰曆7月3日,為沙港鄉王爺誕辰,鄉人興高采烈,爰即鳩資演戲慶祝,一時觀者洋傘高張,千頭攅簇。下午三點後,戲班卸粧下臺,又赴媽宮城隍廟盂蘭盆會之請。」同年中元節,大城北以五大甲,排壇五座,殺豬十餘頭,內所有應用之玩器雜物,以及字書碗盤等件,連日奔走借賃。爭雇有名廚匠,造就植物假山,以及動物肖像。當日聘請道士於放燄口,演什齣之梨園,相徵逐之戚友,亦紛至沓來。又,「澎島例年,媽宮城隍廟口普度,原定陰曆七月三日,三町輪當董理。本年南町值董,屆期踵事增華,壇場一切鋪設,整整有條。更於廟口結下劇檯一所,位置頗高,粧飾完備。入夜約八時間,就町內新選之梨園子弟,學成八美圖全齣,登檯演唱,衣冠服飾,簇麗一新,全班計十餘人,粧旦者多至九。是夜綠男紅女,萬頭攢族,幾無立足地,僉謂數年來未嘗有此。且聞北東兩町,各學成一班,訂於九日、十三日,在各本廟口續演。屆時熱鬧,必有可觀。」西衛亦有吳位教唱戲劇,港仔尾有保正許朝宗指導子弟演唱,好不熱鬧。

大正7年(1918)9月13日,內垵內塹宮重建落成,西嶼各鄉來祝者甚多,遠如合界頭鄉,亦致贈柴匾一方,金地黑字由工師藍木所製。其他用犧牲雜品,及錚鼓旗幟以讚祝者,亦俱興高采列。再者內垵鄉五町內,亦各學成子弟劇五檯,於同日夜一齊開演。從當時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,內垵五甲甲頭各自排演一齣子弟戲於內塹宮落成時演出,由此可看出內垵子弟戲之興盛,而當時相公宮之田都元帥必受鄉人之敬崇。

昔日,內垵居民於陰曆七月還會個別到相公宮(siùnn-kang-kiong)拜過月,如今祭祀行為已趨於寂寥。東側的相公井也已填平成為道路的一部份。

許玉河/20200929

 

 

 

 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