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1-21 冬至不反無祖

冬至的澎湖鄉間,大小林立的宗祠與民家,香煙裊裊。作為澎湖人冬季最重要的傳統節慶,故而「冬至不反無祖」。澎湖的冬至除了菜繭與雞母狗傳統食物之外。昔日,上有吃「羊肉續陽壽」的說法,羊的壽命很長,吃羊腸(陽長)可續壽。而服喪未畢的家庭則不做雞母狗,以雞母狗會咬傷死者,招來穢運。郝立群(1906-1977)先生於二次戰後初期任職吉貝國校時,記錄當時吉貝人冬至補冬是「家家烹龜以其能延年益壽也」,因為龜齡鶴壽之故,也是飲食文化的邏輯運作:
龜乃貴之徵,四靈名第一。
食之壽而康,且能愈腎疾。
啖盡眾龜奴,人人始安謐。

澎湖冬至祭祖,其儀禮更甚於清明節。豬腳圈以紅紙象徵曰豚元、狀元及第,柔魚乾(kuann)又名春官(kuann),以乾借諭官。燕仔乾則代表赴宴,蓋燕通宴,以諭科舉及第蒙天子賜宴。此與清代澎湖祭祀蒼頡沮誦受聖人儀節之祭品,大同小異。

傳統的宗族組織,十六歲的男性則在冬至這一天「入祖」或稱為「報新丁」,並舉行聯誼聚餐。男孩長大以後,年滿十六歲即算成年,稱為,「新丁」。換句話說,已有參與聚餐吃冬的權利。新丁在該年冬至祭祖時,也要繳交一個紅包來「報新丁」,執帳者便在這一年將他的名字排入吃祖的席位之中。新丁要參予祭祀吃祖的活動,必須每年於農曆十一月十二日前呈報並繳交吃冬的費用,方可參加。一位終身未婚的男性,就算其年齡再大,他永遠只是新丁,要參予宗族的吃冬的活動不僅要年年呈報繳費,而且它是沒有權利舉辦吃冬活動的。男子結婚以後,其身分地位又再次改變,結婚以後,他正式成為宗族的一員,稱為「頭家」。男子結婚當年,他便需要向執帳者「報新婚」,等候輪值祭祖作頭家,舉辦吃冬的活動。輪值作頭家是身分與地位的象徵,表示以他為頂點新的一房已正式產生。頭家年滿五十歲以上,則稱為鄉老(老大),鄉老為參予宗族內部決議的主要人物,隨著年齡的增長,經驗越豐富,其地位與意見愈形重要。

冬至祭祖聯誼聚餐,不僅在於吃冬補嘴空,更在於慎終追遠、敬宗收族。

許玉河/20191222

 

 

 

 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