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2-32 清明鳥

清明節,澎湖的應景食品非大殼飯莫屬。然而城鄉略有差異,民國50年代報導鄉下居民多以大殼飯作為掃墓供品,馬公鎮民則多以春捲代之。此外,當時的澎湖人尚有一項應景的習俗-捕捉清明鳥。

澎湖雖然島嶼地勢低平,乏高山、森林與河川湖泊等可供鳥類棲息繁衍的環境,但位處東亞候鳥遷移的路線。因此,在每年候鳥移棲的季節裡,形形色色的各種候鳥飛臨澎湖,一頗為可觀。4月,是大部份冬候鳥的北返時期,時夏候鳥也前來報到。1960年代,澎湖居民就常帶著手電筒捕抓清明鳥。

灰面鷲澎湖人又稱清明鳥或媽祖燕,清明節前後正是灰面鷲大舉過境的時期。過境之際,停留在懸崖峭壁或是林木茂密之處。1962年4月初,《建國日報》報導林投村民以漁網捕捉清明鳥,一晚竟然捕獲達5,000隻以上,在馬公的售價一隻10元。林投村民可以捕獲如此大量的清明鳥,應與林投公園蔚然成林,提供灰面鷲過境的棲息地有關。

不只林投,七美、花嶼、東西嶼坪居民也捕獲不少清明鳥,清明鳥也成了當時澎湖居民的意外之財。時至今日,捕捉清明鳥可是觸法的行徑,不可為。

許玉河/20200304

#感謝黃國揚主任提供照片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