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3-14 澎湖䳡鳩,食飽透東飛

年前參與高啟進老師媽宮城的導覽,途中高老師提及一則澎湖俗諺:「澎湖䳡鳩,食飽透東飛」,形容澎湖男性的無情。

澎湖,土地貧瘠生產力不高,以漁業為主的經濟地理性格,又受東北季風強烈的限制。澎湖人為求生存,自清代中期以降,便長過著季節性移民的生活,或遠赴屏東採樵製造木炭,或往府城苦力謀食。日治時期,澎湖廳更鼓勵廳民「出稼」以改善澎湖經濟,從雲林、嘉義、台南、高雄乃至屏東,都有澎湖人的足跡。也因澎湖人外出謀生,或與台灣女性有情了情感,進而落立生根不再回澎湖,故而有「澎湖䳡鳩,食飽透東飛」之說,形容澎湖男性有如斑鳩一般,四處尋食、居無定所,一去不回。澎湖䳡鳩,食飽透東飛或是「澎湖查埔,台灣䳡鳩」,都是形容澎湖男性不顧故鄉結髮,無情無義之行。清代〈海音詩〉形容一去不返的男子也有以「加鴒仔」稱之:

搆屋空糜十萬錢,化為灰燼亦堪憐。

飄流多少加鴒仔,何處棲身覓一廛。

該詩附註的解釋:「親喪禮佛,必糊紙屋焚之;屋中器物悉備,雕鏤之精、繪繡之美,常費百餘緡。內地無業窮民,每附兵船渡海;久而不歸,曰加鴒仔」。「加鴒仔」與「䳡鳩」皆是一去不復返的負心之人。清代,澎湖有白鳩之屬:白鳩(即知候,每交一時即鳴。按白鳩本非澎產,得自番舶,故或呼洋鴿;而地產黃黍可飼,由是生育甚蕃,但不自抱雛,以雞代抱,是其拙也。然鳴則應更,亦其信也。也有詩人描寫澎湖白鳩, 許宏:「書劍飄零日色低,媽宮風景對如迷。空濛漁艇爭波泛,料峭人家倚岸棲。歲月推移芳草歇,烟花冷落白鳩啼。歸來指引邊城路。滿地荒墟半蒺藜。」「䳡鳩」雖然承擔無情的惡名,然而林豪卻對澎湖白鳩有極高的評價而歌詠之,〈澎湖白鳩賦〉 :

于嗟鳩兮!產此遐陬。體翛翛兮潔白,神髦髦兮清[月翟],聲悽悽兮嘹喨,翼矯矯兮相呼。 于嗟鳩兮!何計之疏,人皆集於菀兮,爾獨及于枯。何不翱翔廣厦奮翮高衢,儀鴻遵渚,隨鳳栖梧。悵海天之脩阻兮,爾胡跼促于此都。羌守拙而無他營兮,庶幾自葆其微軀。不見夫幽谷鶯啼,叢樹鳥繞,燕巢幕以難安,鶴徘徊于華表。嘆羅網之塞途兮,驚矰繳于冥渺。衝風雪以騰霄兮,悵微禽之力小。彼鳳凰之在笯兮,徒負藻采之翩翩。鵬扶搖于千仞兮,亮時禽命之適然。鷯一枝而可借兮,曾何慕于九天。 于嗟鳩兮!寂寂窮年巢痕兮,未掃雌伏兮。誰憐抱微尚而靡悔兮,瞭戢翼于窮髮。撼波浪于四隣兮,聆驚颷于木末。聚同志以潛脩兮,矢白羽之如雪。任籬鷃之笑予兮,待一鳴而韻發。宵引吭以知更兮,唳清音而激越。霜淒淒而欲下兮,答寒潮而未歇。嘆飲啄之無多兮,謀稻梁其易竭。懷素志而不渝兮,聊棲遲以養拙。

不僅林豪對白鳩青睞有加,昭和6年(1931)公布的《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查資料》澎湖廳的天然紀念物,白鳩與通樑榕樹、あぎみげし(薊罌粟)、文石名列其中,白鳩的擁有者為後窟潭葉自辛與西溪鄉陳皎。昭和7年(1932),久保天隨同尾崎古村、古川梅人等史蹟調查委員,到澎湖作史蹟調查,《澎湖遊草》詩集中,〈澎湖雜詩〉也提及白鳩:「參差垣屋故城西,緩步尋詩路不迷;嫩樹風微晴日燠,順承門上白鳩啼」。

今日,澎湖白鳩難尋,多是珠頸斑鳩。澎湖白鳩,或是無情離開澎湖東飛而去。

許玉河/20210113

 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