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0-13 點亮「香多拉的燈火」

胡建偉,清代澎湖首屈一指的通判,於乾隆朝來澎就任,歷經黑水溝凶險抵達澎湖之際,寫下其對澎湖的第一印象<到澎湖境>:
舟人告我水中沚,青青一點小於米;此是澎湖西嶼頭,好向望樓遙瞪視。七更洋走十二時,白鳥翻飛囅然喜。漁火星星漸漸明,到境不過三十里。風微卸蓆下櫓搖,齊心協力力足恃。引緪探淺復量深,恐防沙線與礁址。大船進港本來難,恰值今宵好潮水。四角仔、金龜觜、港口如門屹山峙。紛紛吏役懽相迎,紅紗夾岸籠燈俟。連日驚心千尺濤,足踏實地樂無比。從容就館謁諸生,殷勤問俗挈大指。一十三澳民頗惇,澆漓只有媽宮市。

雖然只是「星星漁火」,澎湖的漁業活動卻也吸引了胡建偉的目光。道光年間,漁火星星有了專屬的名子,她的芳名叫做案山,正確來說是小案山-媽宮灣中的一座小島。案山漁火自此到清末成為文人歌詠的澎湖八景之一:
罨嶼潮痕上短篷,晚收笭箵泊菰叢。瀰漫春水連天碧,次第漁燈隔岸紅。世慮盡捐雲樹外,人家都住畫圖中。菱塘柳陌吾廬在,歸去還思理釣筒。

1895年改朝換代,澎湖成為日本的領土。日人隨即規畫小案山為馬公要港部的海軍基地,並遷移小案山居民到今天的大案山,小案山也改名為測天島。從漁村變成軍港,案山漁火彷彿消失不復存在。然而,這星點漁火實已轉化成另一種漁業形態。明治44年(1911)7月4日《臺灣日日新報》報導西瀛<北山漁火>:
案山漁火,向為本島八景之一,自隸帝國版圖,該地充作海軍要港部,漁者裹足不前。八景之中,僅存其七而已。惟例年來如白沙島之赤崁鄉、及旗(岐)頭、港尾、鳥嶼、員貝,以及沙港鄉之長岸,奎壁澳之洲裡等處,每當春夏之際,一遇風靜潮退時,土人多持漁燈往海灘照尋螺魚種類,燈光萬點、逶迤時數清里。此時登高一望,覺輝煌閃爍,大小坡景色,頗具奇觀。是前此之案山漁火,今可移北山漁火,以填補八景之缺憾云。

春夏之際,澎湖最富特色的夜間漁業活動當屬「照章魚」,新的燈具創造新的漁業活動與文化。持續至80年代使用「電土」照海捕捉澎湖小章魚依舊盛行,爾後「電土」才逐漸為新式手電筒所取代。復此,在日治時代已迄二次戰後初期,媽宮灣的案山漁火依然存在,鄭同僚教授的《案山里100號》仍然可以看到當時媽宮灣豐富的生產力,直到填海造陸,漁火才一盞一盞的消失,漆黑的夜不復點點燦爛。說來好笑,1980年代澎湖各地抽沙建漁港,給漁船更好的停泊空間,拼了命向大海要地,扛起的著是漁業經濟的大旗。可惜,事與願違,孕育最初生命的潮間帶禁不起摧殘,失去幼苗的海洋,漁業經濟當然日益萎縮。

與此同時,外垵海沙墘的海沙亦被抽掉蓋漁港,新式的港口讓「瑞福送」船長於元宵節突發奇想,把漁船的所有燈火打開,五顏六色的燈火映在水上,在黑夜中特別燦爛奪目。此舉立刻獲得外垵船長們的認同,一呼百應,於是乎當外垵「公祖出巡」的時候,除了施放煙火外,加以「漁火開燈」,建立了外垵漁火「鬧熱」的豪氣。寄港於高雄茄萣的外垵籍大船,也在元宵節航越海峽共襄盛舉,近鄉時刻,海上煙火直沖天際。我們慶幸有今日外垵漁火,承繼了澎湖的火種。

這一把火種,儘管外在形式不盡相同,地點也不一,然而其根源於澎湖海洋經濟命脈的元素,本質與內涵如出一轍。澎湖四圍盡海,海是澎湖人的生命泉源。陸域生態、經濟活動、歷史文化、宗教民俗無不帶有海洋色彩,就連風的氣息、水的味道也脫離不了鹹水煙的影響。其次,案山漁火、北山漁火與外垵漁火的例子,從來文化的創生都不是因為官方給你錢你才做,而是來自於民間旺盛的生命力並依附於生存的土地。

我是一位海賊王漫畫迷,在空島的篇章,空島一族一生的使命就是要點亮「香多拉的燈火」!那麼,從案山漁火、北山漁火與今日外垵漁火呢,是你?是我?或是「溜溜的他」?

許玉河/20180307

 


:::

雷達回波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