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52
  • slider image 56
  • slider image 57
  • slider image 58
  • slider image 59
  • slider image 60
:::

0-0-0-46 青螺法螺畫眉墨

青螺村南方有座聚善寺,聚善寺後有靠山為「鼎臍山」,<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像片基本圖>第一版圖號9320-Ⅲ-048,台灣省林務局民國68年10月1日攝影,鼎臍山標高22.7公尺。鼎臍山又稱青螺山,以其狀似螺獅,又覆蓋青草,故名為青螺山,此山咸信為青螺地名之由來。有關青螺以此山而得名之文獻,可見於1971年2月12日《建國日報》之報導,該報導並附有青螺山之照片。從此照片觀之,真是像極了螺類,甚至有螺紋之外表,山頂尖凸,應為蔡福松老師考察所稱之二戰後碉堡。該照片山下的小廟,則為聚善寺。

青螺,地方耆老又稱為巡檢司,乃昔日官治之所在。蔡福松、蔡光庭曾拜訪當地耆老翁百祿、翁東亨探尋「巡檢司」遺址,疑似就設在青螺山一帶,兩位耆老口述祖先稱該址就叫「巡檢司」,當年有官兵駐紮此地,及似有官署建物及貝類遺跡。此貝類類遺跡為臧振華教授所挖掘之歷史時期考古遺址。青螺別稱巡檢司的說法,於文獻可稽者最早見於1898年05月12日「澎湖島水產調查同廳長報告」書中,該調查報告言及青螺為昔日巡檢司駐在地,遺址尚存,在青螺鄉之東。此文獻已為《湖西鄉志》與吳培基教授所引用,藉以探討青螺為巡檢司的說法。成書於1626-1629的<彭湖圖說>:….又東向為鎖管港、林投仔、龍門、青螺諸澳。龍門有原泉;掘地每至尺,多人家舊屋址瓦磚:蓋國初時彭中聚落也。此段文字,說明青螺為澎湖早期的地名與聚落之一,有成為巡檢司的條件。然明初澎湖虛地徙民,澎湖民居為之一空。今日澎湖人的祖先蓋於四百年前遷移來此,故而青螺是否為近七百年前,元代於澎湖所設巡檢司的場址,尚有討論的空間。

青螺,澎湖最負盛名的海產「珠螺」,又名大頭螺,其外表即為青綠色。佛教講經說法稱為吹法螺,故而青螺也借指佛教經典:「晚參圓白足,昏梵禮青螺」。青螺也是青山的代表,青螺也是畫眉之墨:「黃金戒指白玉璫,青螺眉黛窄衣裳」。上述各種青螺的說法,也皆與色彩或外型息息相關。至於青螺山為昔日巡檢司的說法,來者可追。

許玉河/20191029

 

 


:::

雷達回波圖